本網訊 自三穗縣彩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成立以來,彩虹社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服務等有機融合,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促搬遷群眾既能“搬得出”又能“穩得住、能致富”,真正讓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三穗縣彩虹社區積極搭建文化服務平臺,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社區文化活動,增進各族搬遷群眾的溝通和了解,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一是強化感恩教育。舉辦“搬新家·過新年·感黨恩”“和諧家園·感恩奮進”等文藝演出活動,開展感恩教育100期,將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傳遞到群眾中來,教育引導搬遷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二是搭建文化服務平臺。社區建有文體活動中心、圖書室、兒童活動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等文化服務設施,組建文藝隊伍4支,深入開展文藝進社區、山歌對唱等民族文化活動40場次。三是強化思想引領。以市民夜校、婦女之家為平臺,組織開展“農民變市民培訓”、“學習先進典型”等活動,用身邊人說身邊事,用身邊理育身邊人,樹立勤勞致富的思想,養成文明生活習慣。共評選“示范戶”、身邊好人87(戶)人,文明樓棟2棟。四是加強民族文化傳承利用。結合我縣竹編技藝,在社區創辦三穗竹編手工藝傳承室,開展竹編技能培訓。成立三穗縣江錦傳統手工紡織制品廠(扶貧車間),既傳承了民族手工藝,又解決了易搬群眾的就業增收問題。在彩虹社區創建以“家園·鄉愁”為主題的鄉愁館,通過實物、文字等方式,陳列展示當地農村生產生活用品。
2022年彩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繼續充分發揮轄區資源優勢,實踐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孝感人”,助力鄉村振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楊漢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