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日前,“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2022年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本年卷共收入10部作品,來自黔東南侗族詩人姚瑤的詩集《守望人間最小的村莊》成為出版發行的4部詩歌作品集之一。
即將過去的2022年,黔東南文藝精品紛紛走上舞臺,綻放絢麗光彩,姚瑤的詩集在頂尖的平臺出版,僅僅是這一年黔東南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

文藝家到麻江縣開展文藝助推“鄉村振興”采風活動
創新體制機制 促進文藝繁榮
緊跟時代步伐,緊扣時代脈博,永遠是文學藝術的發展方向。今年來,為貫徹落實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黔東南州大力實施“強州府.大
凱里”戰略,
凱里市提出“產業新區、文化新都、生態新域、開放新地、幸福新城”發展思路。這為實施州市共建文藝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據和現實基礎。
州市共建活動的開展,就是體制機制創新的典型范例。2022年新年伊始,州、市文聯聯合印發《關于“強州府.大凱里”州市共建促進凱里市文藝繁榮發展行動實施方案》,接著,凱里市委宣傳部下發《凱里市“強州府.大凱里”州市共建促進凱里市文藝繁榮發展行動實施方案》,共同實施文藝創作、共同推進文藝發展、共同培養文藝人才、共同打造文藝品牌、共同實施外宣工程,用文藝的形式助力凱里“五新”建設,不斷提升凱里的城市品味和功能。

黔東南州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文明被九秋村聘為鄉村振興名譽村長
隨著活動的深入實施,所帶來的成效日漸凸現。凱里市文聯領導班子成員從以前的3人,增加到現在的5人;工作經費由上年度的10萬元,增加到50萬元。
文藝的持續介入,讓凱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下司古鎮、爐山古鎮和青曼民族村寨,作為州市共建重點打造的文藝品牌,在文藝春風化雨般的滋潤中,越來越散發出迷人的風采。一年來,凱里市先后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下司和爐山開展采風活動,共征集到以下司和爐山為主題的各類文藝作品100余篇(幅),利用《苗嶺》雜志這一文藝陣地,推出“見面下司”和“清平時光”特刊,為助力凱里“文化新都”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在舟溪鎮青曼村實施民族村寨文化包裝,以及著名苗族作家伍略紀念館的打造,目前,正在有條不紊按計劃實施。

州文聯組織文藝家到凱里市舟溪鎮青曼苗寨開展“文藝助推鄉村振興”實地采風活動
對“凱里酸湯”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創作,也是州市共建的亮點之一。圍繞“凱里酸湯”產業品牌,黔東南州文聯、凱里市文聯相繼推出“味蕾鄉愁”和“凱里酸湯”文藝特刊,助推“凱里酸湯”產業化發展。2022年5月12日,“凱里紅酸湯”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
州市共建創新模式在
全州范圍產生良好的輻射效應。雷山、丹寨、黎平等縣紛紛到凱里市文聯學習取經,為下一步推行州縣共建文藝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陸堡村菊花基地考察鄉村振興項目
聚集文藝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文藝總是以獨特的方式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黔東南建州50周年期間推出的《行歌坐月》《黔東南的七月》等一系列歌曲,唱響貴州,也將錦繡黔東南唱向全國……
2021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文聯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代表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精神,為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黔東南文藝界用實際行動響應著新時代的號召。

凱里市召開的文藝領軍人才座談會,商討文藝助推鄉村振興大計
這一年,
全州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將筆墨聚焦鄉村振興時代主題,用優秀作品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用文藝力量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一年來,先后組織調研組分赴各地收集采寫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縣市文藝助推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調研組一行的足跡遍布全州廣大農村,在走訪中,親眼目睹了山鄉巨變的喜人景象,也深深感受到黔東南文藝匯聚而成的磅礡力量。

攝影家們深入田間地頭采風
歷史上,在黔東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產生了許許多多深受人民喜愛、社會反響良好的文藝作品。為總結黔東南文藝這段輝煌的歷史,同時,繼續聚集文藝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年初,黔東南州文聯從相關縣市抽調人員,組成調研組開展文藝助推鄉村振興采寫工作,并作為今年重大調研課題任務。目前,調研報告《讓軟實力變成硬實力》即將出版。

攝影家協會到
麻江縣壩芒鄉開展文藝助推“鄉村振興”攝影采風活動
11月上旬,由李文明創作的報告文學《一個村支書的奮斗史》、楊勝章創作的廣播劇本《楊美,從打工妹到女廠長》獲貴州省2023年度文藝精品扶持項目。這兩部優秀作品反映的主題都是火熱的社會實踐,藝術再現了黔東南廣大農村和各行各業所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當一批又一批文藝作品通過各種形式加以傳播,不僅直接向外界宣傳推介黔東南,展現黔東南各族人民奮斗歷程和精神風貌,同時,也必將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塑造著符合時代要求的行為規范。
2022年5月 1日,由從江縣、省、州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的“養心圣地·神秘從江”攝影賽啟動儀式暨攝影名家看從江活動在從江加榜梯田拉開序幕
推進質量提升 精品層出不窮
文藝事業的發展,人才如四梁八柱。舞臺的“角兒”唱不好,這個臺子就扎不住。建設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文藝人才隊伍,這是推動黔東南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根本。
2022年,黔東南積極整合各類文藝資源,全面提升全州文藝隊伍的創作整體實力,涌現出一批有創作潛力的中青年骨干文藝工作者,加入省級以上各種藝術協會的人數大幅遞增。2022年,有3位作家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位攝影家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全州有21位作家加入貴州省作家協會,新會員發展名列全省第一。

在州文聯攝影家協會的牽線搭橋下,為
麻江縣陸堡村送來了20畝的花椒苗
激發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熱情,靠的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年初,州文聯下發《
黔東南州關于申報2022年度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的通知》,大力實施重點文藝創作項目扶持計劃,形成了積極創作的良好氛圍,文藝創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高。目前已評審出10個項目,每個項目扶持經費1萬元,從2022年度文藝專項經費中給予創作項目扶持。
聚焦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大力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優秀文藝作品捷報頻傳,取得可喜成績。

州文聯美術家協會、凱里學院設計與美術學院為全省各地培訓非遺傳承人,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5月,第八屆貴州省文藝獎、首屆貴州省文學獎表彰大會在貴陽舉行,
黔東南有六位獲獎者走上領獎臺。
在第八屆貴州省文藝獎中有4件作品獲獎,其中,戲劇曲藝影視家協會苗族嘎百!独C出苗鄉致富路》獲曲藝類三等獎、趙光學書法作品《大溪山房光學朱跡》獲書法類三等獎、田健攝影作品《易地搬遷住新樓,幸福生活有盼頭》獲攝影類一等獎、李正云銀飾工藝作品《吉祥鼓》獲民間工藝類一等獎。
在首屆貴州省文學獎中有2件作品獲獎,楊村散文集《一個人出發的時間和地點》獲散文類二等獎,韋文揚散文集《最后的鳥圖騰部落》獲散文類三等獎。

凱里銅鼓農民畫傳承人趙元橋正在給苗族孩子傳授農民畫
一年來,文聯各協會會員在州級以上媒體刊物發表文學、攝影和新聞圖片1000多篇(幅),在省級以上書法展賽中入展和獲獎的作品有100余幅。
先后創作了《春滿貴州》《新竹詞》《錦繡黔東南》《銀月亮》等30余首深受聽眾喜愛的原創歌曲,其中,歌曲《春滿貴州》獲貴州廣播電視臺“遇見貴州.人間煙火撫人心”主題文化征集活動音樂類優秀獎。
攝影作品《易地搬遷住新樓,幸福生活有盼頭》入選全國第28屆攝影藝術展,攝影作品組照《黔韻》和攝影作品《最美值守人》入選中國第18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
在全國第五屆草書作品展覽入展作品中,貴州省有8人的作品入展,其中黔東南就有6人的作品入展。在“喜迎二十大.謳歌新時代”貴州作家進行征文活動中,共有7篇作品獲獎,黔東南是此次征文獲獎最多的地區。

州文聯書法家協會到陸堡畬族村寨為村民書寫春聯
沉甸甸的成績來之不易。榮譽的背后,凝結著黨委、政府歷來對文藝工作的重視和關心,凝結著全州文聯機關的無私奉獻和大力支持,凝結著廣大文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艱辛汗水。
黔東南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這里不僅風光秀麗,更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這是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也是藝術創作的不竭動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州文藝戰線愈加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深入現代化建設火熱實踐,努力創作出更多民族風格的精品力作,為奮力譜寫錦繡黔東南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做出更大的貢獻。(姚寧、楊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