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平縣立足縣域資源稟賦,念好“山字經”,做活“林文章”,做大做強太子參、黃精等道地藥材品種,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成功探索出一條將生態優勢轉換成經濟優勢的發展新路。
一是挖掘優勢,實現種植標準化。將種植歷史悠久、集約發展程度較高、市場前景廣闊的太子參產業,作為中藥材產業主打品種全面推廣,在富含腐殖質的陰坡、林地廣泛種植黃精,實現“林”“藥”雙收。以一碗水、新州等中藥材種植大鎮為突破口,推廣規范化種植、采收技術,形成連片中藥材種植帶。截至目前,全縣建成中藥材種植萬畝示范點2個,千畝示范點3個,百畝以上基地233個,“定制藥園”1個,種植面積達12.97萬畝。
二是培育主體,實現育苗專業化。抓好培育良種壯苗這一關鍵基礎,加強與貴州中醫藥大學、西南大學密切合作,強化科技支撐,開展道地珍稀中藥材種苗繁育。建立中藥材種子種苗基地、種苗馴化基地,大力推進貴州金草海藥材發展公司等中藥材生產企業積極開展太子參留種、留根方法以及施肥、烘干技術創新。截至目前,建成太子參優質種子種苗基地15個,面積5150畝,黃精育苗基地1個,面積100畝。
三是精深加工,實現醫藥產業化。用好一碗水中藥材交易市場,將中藥材統一進行清洗、烘干、篩選、包裝,做好藥材質量和價格監測,規范市場管理,切實把好中藥材品質關、貨源關和價格關。引入一批省內外知名中醫藥企業入駐園區,建成飲片加工3000噸/年生產線并投產,研發出中藥材飲片、保健品、藥用輔料等精深加工產品。截至目前,全縣引進中藥材全產業鏈企業3家,建成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基地3個,中藥材企業17家,中藥材儲藏冷庫達8748立方米,可儲量中藥約3000余噸。